周一见|青岛老城火爆的流量密码
- 发布时间:2025-03-21 21:04:01
- 发布者:金年会
- 来源:本站
- 阅读量:
众多市民游客在中山路“逛街里”过大年。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刘栋 摄
今年春节假期,市南区中山路和市北区大鲍岛热闹非凡。2025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的第一阶段“里院新年”,于正月初一至初七在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盛大举行,掀起了一场文化与人潮的狂欢。据统计,1月29日(正月初一)至2月4日(正月初七),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总客流量达256.3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26.35%,单日最高客流超45.7万人次。
从正月初一到初七,中山路历史街区共接待游客248万余人次,日均突破35万人次。走进上街里历史城区,三江里、太兴里、劈柴院等老里院中红彤彤的春联与彩灯相互映衬,蛇年吉祥物、新春萌宠等造型灵动可爱,引得游客和市民驻足拍照。街区商家纷纷换上春节装饰,为百年历史城区增添喜庆欢乐的色彩。
在三江里、平和里,可爱的“财神爷”和长长的巳蛇彩灯吸引游人驻足。“巳水流年”心愿栏内写满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诚挚祝愿。在银鱼巷,潮流年轻人挤满街区。南枝小馆内,粉嫩毛茸茸的新年布景梦幻浪漫,吸引一众网友拍照打卡。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青岛,却是第一次在青岛过年。没想到青岛老城区这么有年味,既有独特的历史建筑,又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萝卜·元宵·糖球会,太热闹了!” 来自北京的王女士说。
第三届新春逛街里节街头演出。市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春节假期,“里院新年”活动每天都在市北区大鲍岛街区热闹上演。鲍岛福鼓激昂奏响,潮汕英歌舞气势磅礴,来自佛山、沧州、济南的舞狮队与本土队伍在“狮王争霸赛”中同台竞技,汉服巡游、杂技、舞龙等表演,让游人在里院建筑中体验“时空穿梭”。除了精彩的民俗表演,功夫熊猫进里院、新年氛围灯展等现代美陈亮化装置也为萝卜·元宵·糖球会增色不少。大鲍岛街区与环球影业合作引入的“功夫熊猫”IP展,成为今年活动的最大亮点。憨态可掬的阿宝立于百年里院门前,与红砖灰瓦的建筑形成奇妙反差,吸引无数游人合影打卡。位于易州路上的网红巷变成了五光十色的爱情巷,斑驳陆离的投影光线让巷子成为通往浪漫的必经之路。
市南区在中山路历史街区推出第三届新春逛街里节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街区大戏、在地文学IP植入、观玩一体的街头艺术体验、走街串巷的特色活动,诠释青岛传统文化。
沉浸式舞剧、青岛喜剧专场、演唱会、街头艺人互动演出、戏剧专场快闪舞蹈及乐队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结合海鸥季系列文化活动,形成“喂海鸥、逛主街、游里院”为一体的特色逛街里节。通过上演《年味儿》新春大戏、打造潮趣文创快闪、举办复古街区新春市集和精彩演出等活动,展现上街里冬季独特魅力和热闹的节日场景。
经济发展,民生为本。人气即财气,春节期间,青岛历史城区各类商家迎来销售高峰,商业活力全面迸发。
萝卜·元宵·糖球会的火爆客流有力地带动了大鲍岛街区的消费热潮。正月初一至初七,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总销售额约2682万元。船歌、1937青岛老味道、港荔臻味、超级碗、大鲍岛社保卡主题邮局、秦晋小吃等商户销售额创下新高。
劈柴院内熙熙攘攘,烤鱿鱼、烤肉串等摊位前顾客络绎不绝,不少市民特意带着亲朋好友来此体验青岛民俗特色。民国海鲜饺子楼、波螺油子、艺峰阁等富有青岛本地特色的餐饮品牌也迎来新一波“流量”。记者了解到,民国海鲜饺子楼和艺峰阁在春节假期每天都有2万多元的营业额,初四营业额更是突破3万元。中华老字号春和楼大鲍岛分店正月初一对外营业,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进店品尝,中山路总店在假期前5天客流同比增长35%,营业额同比增长 20.85%。
市南区推出“锦鲤幸运PLUS”活动,获奖者可以在栈桥投喂海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入住具有古典美的里院民宿,体验青岛老城沉浸式休闲生活;在青岛电视塔体验塞斯纳模拟飞行,领略城市壮丽景色;还能在中山路壹号、塞吉牧铜锅涮肉等酒店品尝美味佳肴。“锦鲤大礼包”串联起市南各大著名景点,栈桥、安娜别墅等景点客流量大幅增长。据统计,栈桥景区日均客流量较平时增加约40%,安娜别墅参观人数增长约35%。
如今,市南老城已逐渐形成一批旅游民宿聚集区。市南区“城之南·海之角”住宿业态文旅IP旗下品牌有3家精品民宿——繁昔、种花小筑、梵花美墅,都颇具人文气息,凭借独特的文化特色、贴心的服务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入住率在90%以上。“参加这个‘锦鲤活动’,能进一步深化我们‘住宿+’的商业模式,把游客留下来,他们在这儿住得舒心,就会想去周边逛逛,品味老城的味道,自然而然就能带动民宿周边商铺的发展。”谈及参与“锦鲤活动”的初衷,青岛茉欢商业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商业运营总监徐国栋介绍道。
大鲍岛街区的民宿、酒店也几乎家家爆满。房间均价为286.77元,其中,漫心酒店房间均价为420元/晚,青亭民宿酒店房间均价为350元/晚,汉庭酒店房间均价为300元/晚。院望民宿假期平均入住率为99.2%,正月初三至初五,沃德观云里、院望、三可别院入住率均达100%。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在8天春节长假期间,青岛十大重点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 6.6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市北区的萝卜·元宵·糖球会实现商户销售额整体增长三成。青岛历史城区在这个春节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门打卡地,人潮涌动、活动多彩、消费火爆,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活力。它不仅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过年氛围,也为青岛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糖球会、花灯展、“蹦鲍迪”等活动助力老城区创客流新高
2025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意义非凡。有着岛城“新春第一节会之称的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三大会场共同发力,打造了“史上最长”糖球会。大鲍岛街区作为会场之一,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这场“糖球盛宴”为大鲍岛街区注入了新活力,更开启了街区未来在商业、旅游、文化传承方面的新篇章。
大鲍岛的醒狮采青巡游受到游客喜爱。
春节假期的大鲍岛街区,大街小巷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作为2025年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的三大会场之一,大鲍岛街区展开了一场美食狂欢。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节会,萝卜·元宵·糖球会在保留传统、创新内容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延长了举办时间,进一步强化了新春文化体验。活动于1月29日至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举办,分“里院新年”“市北新春”两大阶段推进。大鲍岛会场(联动台东步行街)、海云庵会场以及中车四方机车公园会场三大会场共同发力,打造出“史上最长”的糖球会。
作为街区运营单位,青岛环海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糖球会提前启动并延长活动时间,旨在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活动的曝光度和参与度,“延长活动时间,能让更多市民有机会参与其中。而且提前启动还可避开其他大型活动的档期,确保活动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这不仅有助于带动周边商业发展,增加消费机会,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来栈桥观海鸥的游人摩肩接踵。
糖球会预热阶段,就引来如此大的客流量,其背后必定有“硬核”活动做载体。今年春节,大鲍岛街区在活动策划上花费诸多心思,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
街区首次与环球影城联动,让功夫熊猫走进里院。在街区的不同区域,精心布置了充满功夫熊猫元素的IP展和IP花灯,将功夫文化与传统里院文化巧妙融合,营造出一个奇妙的世界,成为老少皆宜的合家欢打卡地。街区还策划了“串里串院”集章打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打卡互动,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实现引流,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走进里院,亲身体验里院文化。
在活动中,大鲍岛街区将传统非遗民俗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设计出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活动内容。通过非遗文化展示、手工艺体验等形式,让参与者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提升了活动的文化价值和传播力。此外,活动还设计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如福鼓互动、民俗表演等,让参与者从单纯的“观看者”转变为积极的“体验者”。
结合中国农历蛇年,环海湾集团设计了符合蛇年主题的美陈装置,通过灯光、色彩和造型的创新,打造出兼具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力的美陈装置,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节日氛围和文化属性。
胶州路手工花灯展将传统手工花灯与现代灯光技术相结合,同时还设计了互动环节,增强游客的参与感,提升了活动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大鲍岛街区还关注国潮文化与青年消费人群,创新性地将传统民乐与现代蹦迪形式结合,打造“蹦鲍迪”活动。通过民乐演奏与电子音乐的巧妙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体验。此外,将哪吒形象与现代巡游形式结合,设计出独特的表演内容和互动环节。通过场景化设计和互动体验,增强巡游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吸引大量游客围观和参与,有效提升了活动的氛围和传播效果。同时,通过AI技术生成里院建筑视频内容,提升了宣传的科技感和传播效果,成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糖球会的成功举办,对大鲍岛街区及历史城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借助糖球会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大鲍岛街区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弘扬,增强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青岛环海湾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正月初三至初五期间,沃德观云里、院望、三可别院入住率均达100%。”在社交平台传播方面,线上发起的“蛇北其谁,新春OOTD在这里”“欢喜连‘台’过大年,欢喜‘鲍’春过大年”“功夫大侠来‘鲍’到”“来里院寻阿宝”“民俗市北”“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话题热度高涨。在抖音平台上,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话题的总播放量超过8500万次,充分展现了糖球会的“出圈”影响力。
“依托糖球会,市北区在大鲍岛分会场举办各类文旅活动200余场次,活动涵盖文化演出、街区互动、文化展览等多个类别。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为历史城区的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岛环海湾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从环海湾集团了解到,2025年,大鲍岛街区在商业发展、旅游推广、文化传承方面都有新的规划和项目。在商业发展上,街区将引入多元业态,涵盖文化创意、艺术展览、特色餐饮等。这些业态将与街区的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商家创新经营方式,结合现代审美和科技手段,打造具有时尚感和科技感的文化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体验和消费。
在旅游推广方面,街区计划举办更多类似的民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升街区的旅游吸引力。通过共同的文化底蕴,串联起不同区域间的情感联结,避免孤立化、碎片式的认知,以整体的统摄力唤醒更立体、更多元、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游客更深刻地理解青岛、市北区百年传承发展的历史内涵。此外,还将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传承方面,大鲍岛街区将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合理利用历史建筑,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空间,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青岛的历史韵味。通过挖掘里院文化,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向游客展示里院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打造以里院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品牌,提升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个春节假期,中山路和大鲍岛街区等历史城区被浓厚的节日氛围所包围。随着城市更新向纵深推进,街道两旁的里院等风貌建筑已顺利完成蝶变,成就了老城区如今的繁华。每逢佳节,以中山路为轴线、上街里及大鲍岛为核心的片区,便积极营造集“游、赏、品、愿”于一体的沉浸式全新体验,不断彰显老城区独特的魅力。
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 市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青岛市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持续开展历史城区老建筑活化利用,加快推进业态更新。
如今,市南区中山路街区正在保留老建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导入时尚活力的新产业、新业态。而市北区大鲍岛片区正聚焦“年轻力”,打造出一批新场景、新业态,逐步重塑着老城商业格局。
此前,市政协常委邓庆尧曾提出,要把重心放在“历史城区”,而不能仅仅局限在“历史建筑”,从整体入手加以保护利用,更能真实反映其价值,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青岛老城区应实施分级分类保护策略,合理引入多样化的商业业态,加强道路、停车位、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文化名人故居的挖掘保护等,推动青岛历史城区保护从1.0迈向2.0、3.0。”青岛市政协委员郝照明说道。
今年两会,市政协委员、青岛博智汇力(和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斌带来了《关于用好青岛老建筑,激发老城新发展的提案》。张斌建议对市北区正在整修的老建筑群,除了保留原日式、欧式和中式老建筑外,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老旧破楼适当拆除,以进行绿化、建设休闲公园及广场等,使各片老建筑与新住宅串联成片,并保留一部分原住民。通过新旧建筑一体推动老城区与大青岛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与周边高校、企业等合作。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吸引企业和青年。设立青年人才驿站、大学生宿舍等,以及开展大学生城市体验活动,引领青年学生在街区集中学习、生活和创业,延展创业赋能链条。同时,加大历史建筑宣传,持续讲好岛城历史故事,让流量变“留量”。张斌说:“让历史建筑活起来的核心价值在于找到自身城市发展规律和深入挖掘城市发展潜能。”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已成为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青岛旅游资源整合度不够,特色街区开发不足,尚未充分展现出独特魅力。”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段和段青岛律师事务所主任周海燕带来“关于以街区整理与打卡地建设为抓手,打造青岛特色旅游招牌”的建议。周海燕建议,深入挖掘如八大关、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故事与特色,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和活化利用。引入民俗博物馆、传统手工艺作坊、复古照相馆等业态,游客可以在此换上复古服装,穿梭于历史建筑间拍照打卡,亲身体验传统工艺制作,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文化认同感,使这些街区成为传播青岛历史文化的重要打卡阵地。此外,她还建议培育创意生活街区,营造潮流文化打卡空间。定期举办街头文化节、动漫展、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互动,将街区打造成充满时尚感与创意活力的打卡地。促进全民参与,共筑旅游新风尚。金年会
今年1月,《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青岛老城区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根据方案内容,青岛历史城区的保护范围明确为“东沿延安三路至长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海岸线”,总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这一范围的划定,为青岛老城区的整体保护与规划提供了明确的边界。
方案中指出,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核心区位于老城南部滨海区域,涵盖了市南区、市北区的部分区域。这一核心区不仅包括了中山路、四方路、馆陶路等历史悠久的文化街区,还囊括了观海山、观象山、信号山、八关山、鱼山、八大关等风景秀丽的景区。此外,德国临时检疫所旧址、总督府屠宰场办公楼旧址、德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旧址、礼贤书院旧址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也位于核心区内,总面积约6.53平方公里。除了核心区外,方案还提出了示范区的拓展范围,即整个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保护范围。这意味着,青岛将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通过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范围、主要任务、工作安排、保障机制,通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旨在将青岛老城建设成为彰显青岛历史文化价值和风貌特色的文物保护管理示范区域、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文物活化利用实践区域,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区市两会上,市南区、市北区着眼历史城区更新,分别列出了新一年的计划,为历史城区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崭新的蓝图。
市南区将持续放大“上街里”IP的声量,以5A级景区标准提升中山路历史街区环境治理效能,优化停车智能引导及交通微循环系统,进一步完善接驳线路,实现智慧化、系统化运营管理。新增黄岛路影视文化街区、海誓山盟婚尚街区等8万平方米消费场景,新招引落地商文旅项目60个;上街里MALL、上街里大酒店、青岛金库文博馆等重点项目开业;建成开放银鱼巷商业综合体,打造苏州路片区新质生产力产业园。
市北区在做精做靓城区特色方面发力,将于今年启动长山路街区等4.2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展现波螺油子·十贰阶、齐东路片区“十字街坊”焕新成效;大鲍岛街区争创省级特色步行街,拓展沉浸式演艺、特色主题研学、精品酒店民宿等多元场景,让老城集聚烟火气、凸显历史范儿、焕发新活力。
青岛历史城区的焕新发展,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保护修缮历史建筑、推动业态升级、传承历史文化、举办特色活动等一系列举措,青岛历史城区实现了从老旧街区到文旅胜地的华丽转身。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历史城区将进一步成为展示青岛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月15日,为期25天的2025年青岛新春艺术彩灯节在西海岸新区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圆满闭幕。
金年会(金子招牌)
本届彩灯节以“暖动西海岸,灯火中国年”为主题,特邀200位自贡资深工匠,历时42天,营造出1000余米璀璨灯火长廊,设计展出50余组寓意吉祥、美轮美奂的大型灯组,举办各类文化展演2000余场,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35万人次。在彩灯展出周期、规模、规格、数量等方面均创造了西海岸灯会新标杆。彩灯节期间,活动现场还配套了南派舞狮、铁树银花、皇家马戏等35项丰富多彩的文化展演,为游客带来2000余场视听盛宴。此外,还设置了100余处美食非遗文创摊位,让游客在赏灯的同时,全方位感受非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青岛“冬游西海岸”六大文旅新场景之一,彩灯节还显著拉动了区域消费。据统计,新春佳节期间园区日均客流超万人次,夜间消费占比达70%,有效促进了商旅文融合。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姜丹宁 郭念礼 市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